人生倒计时
-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
- 这周已经过去天
- 本月已经过去天
-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
本文目录一览:
白居易写了什么诗
1、白居易的诗作有《钱塘湖春行》、《忆江南·江南好》、《暮江吟》、《南浦别》、《大林寺桃花》等。《钱塘湖春行》唐代白居易: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2、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唐·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翻译: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,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。
3、《大林寺桃花》唐·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《暮江吟》唐·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珍珠月似弓。
4、白居易的古诗有:《忆江南·江南好》、《池上》、《暮江吟》、《钱塘湖春行》、《钱塘湖春行》、《鸟》、《大林寺桃花》、《问刘十九》、《浪淘沙·借问江潮与海水》、《长相思·汴水流》等。
白居易的大事年表
白居易(772年—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其先祖太原(今属山西)人,后迁居唐下邽(今陕西渭南县附近)人,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,卒于武宗会昌六年。贞元进士,官至校书郎、赞善大夫,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。
年,白居易74岁,尚在履道里第举行“七老会”,与会者有胡杲、吉皎、郑据、刘真、卢贞、张浑与白居易;同年夏,以七老合僧如满、李元爽,画成“九老图”。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,号香山居士,为僧如满之弟子。
年,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,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,被认为是越职言事。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: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,白居易却著有“赏花”及“新井”诗,有害名教。820年冬,转任主客郎中、知制诰。
白居易(772~846),唐代诗人,河南新郑人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。其先太原(今属山西)人,六世祖北齐五兵尚书白建迁居韩城,曾祖又迁下邽(今陕西渭南东北)。贞元进士,授秘书省校书郎。
白居易是什么居士
1、香山居士——白居易(唐代大诗人)白居易;青莲居士——李 白(唐代大诗人);易安居士——李清照(南宋女词人);东坡居士——苏 轼(北宋文学家);柳泉居士——蒲松龄(清文学家)。
2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。白居易祖籍太原人,后迁居下邽(今陕西渭南)。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县。他早年丧父家贫,由兄嫂扶养长大。5岁学诗,9岁能辨音韵。
3、白居易(772-846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下邽(今陕西省渭南县境)人。贞元十五年(798)进士,任翰林学士,左拾遗。
4、白居易(772--846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。祖籍太原[今属山西]。,到了其曾祖父时,又迁居下邽(音guī)(今陕西渭南北)。白居易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[河南巩义]县令,与当时白居易的新郑[属河南]县令是好友。
5、白居易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。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白居易代表诗句
但见丹诚赤如血白居易,谁知伪言巧似簧 ——白居易1 不如不遇倾城色 ——白居易 《李夫人》1 泪湿罗巾梦不成白居易,夜深前殿按歌声。 红颜未老恩先断,斜倚熏笼坐到明。 可怜红颜总薄命,最是无情帝王家。
《赋得古原草送别·节选》白居易 · 唐代 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《大林寺桃花》白居易 · 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
《钱塘湖春行》唐代白居易: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处早莺争暖树,谁燕啄春泥。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
【钱塘湖春行】唐代白居易: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
【作者】白居易 【朝代】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池上 【作者】白居易 【朝代】唐 小娃撑小艇,偷采白莲回。不解藏踪迹,浮萍一道开。
《忆江南·江南好》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,能不忆江南?《忆江南·江南忆》[唐] 白居易 江南忆,其次忆吴宫。吴酒一杯春竹叶,吴娃双舞醉芙蓉,早晚复相逢。
白居易的资料
1、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山西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
2、白居易生前曾自编其集《白氏文集》(初名《白氏长庆集》),收诗文3800多篇,后散乱。现存最早的《白氏文集》是南宋绍兴刻本,收诗文3600多篇(羼入几十篇他人作品)。
3、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(772年)正月,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“世敦儒业”的中小官僚家庭。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,家乡便发生了战争。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,战火烧得民不聊生。